干货面膜是怎样炼成的精华液篇

  导读   一张面贴膜的组成分为三部分:基布、精华液、内外包装。本文主要阐述精华液生产制造工艺及过程。

  

  由于面膜成分问题频出,该环节已成为大家   

  如今市面上面膜精华液,每公斤的价格从10元到上千元不等。除了本身品质,各精华液成分的浓度含量也直接影响到最终成本。一般情况下,每片面膜的精华液含量在25ml-30ml。

  

  通常,面膜的精华液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物质与活性物质。

  

基础物质:

 

  水:护肤品中添加的水,在成分表中只能简单的标注为“水”(即water),不能故弄玄虚误导消费者。因为不管什么样的水,其本质都一样,都只是载体,对于肌肤改善的效果真的不大。

  

  增稠剂:为了增加卖相,很多保养品中会加入大量胶质成分,比如黄原胶、卡波姆或是淀粉衍生物,这些成分能营造比较浓郁的质地外观和清爽的使用感,但事实上对肌肤无益也无害。

  

  防腐剂:在保养品中,苯氧乙醇、山梨酸钾、羟苯甲酯、多元醇类等都是常见的防腐剂,通常会单独出现或是搭配添加形成防腐系统。这些防腐剂添加的浓度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能超过1%。如果不属于“猛料”成分,那在防腐系统之后出现的成分,不管被修饰或是宣传得多么华丽,都属于可以不用考虑的鸡肋,对肌肤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保湿剂:丁二醇,丙二醇等,统称多元醇,这些成分的功效就是基础保湿。

   

活性物质:

  

  除了基础物质,为了使产品达到某种效果,通常会在配方中加入某些成分,即我们所讲的活性成分。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补水、美白、祛斑、祛痘、除皱、紧致等产品。据了解,活性成分在整个精华液成本中占有30%-90%,越是定位高端产品,这一比例越高。比如一些面膜成分里面标注的花青素、燕窝、银耳、金缕梅等物质的提取物、橄榄原液、蜗牛原液等等。

  

  以我们常见的补水面膜为例,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透明质酸,有两种分子量,一种是小分子,90万到万分子量,还有一种是到分子量的,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

  

  因为这部分成分决定了面膜的最终效果,而且成本相对不透明,所以也是面膜企业最容易“动手脚”的地方。

  

  不管是之前的荧光剂事件,还是汞超标问题,都源于此。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消费者造成最大影响还是激素。

  

  据相关资料显示,一般不合规的化妆品添加所谓“激素”,是指“副肾皮脂荷尔蒙”,俗称美国仙丹,是由胆固醇所合成的类固醇,为处方用药。因为有优异消炎、止痒、杀菌和抗霉作用,可以内服,外用,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添加在化妆品中,可以抑制因为不明添加物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而且副肾皮脂荷尔蒙的副作用包含让皮肤变薄,会让使用者有皮肤变透亮的感觉。若过度使用此类固醇荷尔蒙,临床上有满月脸(moonface像满月般的脸),肥胖,高血压,多毛症等症状,添加在化妆品中会导致皮肤变薄、脆弱、抵御能力变差。皮肤对激素的依赖性增强,使用其他保养品容易不适应,产生过敏反应。

  

  毫无疑问,所有的产品都有一个吸收过程,不可能立即见效,而且皮肤的新陈代谢是24天。如果去违背这种规律,它肯定是有害的。

目前,国家禁止添加的41种激素:

  1、曲安西龙

  

  2、泼尼松龙

  

  3、氢化可的松

  

  4、泼尼松

  

  5、可的松

  

  6、甲基泼尼松龙

  

  7、氯替卡松丙酸酯

  

  8、莫米他松糠酸酯

  

  9、信他米松双丙酸酯

  

  10、倍氯米松双丙酸酯

  

  11、氯倍他松丁酸酯

  

  12、倍他米松戊酸酯

  

  13、泼尼卡酯

  

  14、哈西奈德

  

  15、阿氯米松双丙酸酯

  

  16、安西奈德

  

  17、氯倍他索丙酸酯

  

  18、地塞米松醋酸酯

  

  19、氟米松醋酸酯、

  

  20、氢化可的松戊酸酯

  

  21、曲安奈德醋酸酯

  

  22、氟轻松醋酸酯

  

  23、二氟拉松双醋酸酯

  

  24、泼尼松醋酸酯

  

  25、可的松醋酸酯

  

  26、甲基泼尼松龙醋酸酯

  

  27、倍他米松醋酸酯

  

  28、布地奈德

  

  29、氢化可的松丁酸酯

  

  30、曲安西龙双醋酸酯

  

  31、泼尼松龙醋酸酯

  

  32、氟米龙

  

  33、氢化可的松醋酸酯

  

  34、地夫可特

  

  35、氟氢可的松醋酸酯

  

  36、倍他米松

  

  37、地塞米松

  

  38、氟米松

  

  39、倍氯米松

  

  40、曲安奈德

  

  41、氟氢缩松

  

  据相关人士透露,这41个项目全部检测下来要4-5万元的检测费。目前市场上用的较多的有氢化可的松、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醋酸酯、地塞米松这几种。

  而记者在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此外,记者在该网站上发现了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丙烯酰胺”,这一成分也曾经出现在面膜产品中,并引起了一系列纷争。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PAM)的原料。护肤品一般加入聚丙烯酰胺(PAM),以达到稳定、产生泡、增加黏度和形成薄膜等功效。PAM本身无毒,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难以将丙烯酰胺单体完全变成聚合物,故此在成品内可能会有少量丙烯酰胺单体残余。而丙烯酰胺单体是一种在高剂量接触时,可能引致神经中毒的化学物,亦可能令动物患癌。

  

  中国和欧盟采用的标准列明,驻留类或毋须冲洗的驻留类或毋须冲洗的护肤品(欧盟所指的是身体护理用的产品)中的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是0.1ppm(即0.1mg/kg)。

   

中间成分:

 

  这一部分成分不属于基础物质,很多产品要视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加不加,同时,他们也没有活性成分那么明显的功效。

  

  香精:香精、纯露、精油等。

  

  酒精:很多人特别是敏感性肌肤的看到护肤品成分表中带有“乙醇”(即酒精)二字就会从心里抵触。但其实,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必须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浓度适中,酒精并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还可以收敛炎症,提升保养品的渗透效果。

  

  抗敏成分:加了活性物质,通常精华液里面还要加抗过敏成分,这一比例可以占到整个料体的1/4-1/3。

   

精华液与膜布的搭配

  

  奇怪的是,大部分的工程师都表示,精华液研发并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部分。针对一款具有某个功效的产品,他们可能自己有一个主的配方,然后再根据膜布的特点,不断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个量的搭配……但实际上,他们在写这个配方的时候基本上就知道这个要怎么配膜布。

  

  但是如果遇到半路杀出来的“新膜布”,他们就真的郁闷了。因为膜布必须要和配方去配合,比如,不同的膜布,吸水量不同,贴服性不同,对于精华液的成分配比就不同。研发人员就需要反复试验,包括原料的测试,包材的测试,料体的测试等,国内很多好的产品推出市场之后,不够稳定,出现质量变故的,都是因为产品出来太快了,做得不够详细然后导致很多问题,出现搭配问题。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忽悠
白癜风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dnho.com/jhsjg/9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